浅析中国数码艺术教育的现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浅析中国数码艺术教育的现状文/邢亚龙王政中国数码艺术教育和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发展得十分迅速。但目前我国的数码艺术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只有充分立足
浅析中国数码艺术教育的现状文/邢亚龙王政中国数码艺术教育和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发展得十分迅速。但目前我国的数码艺术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只有充分立足于现实,不一味流于学术形式,才能使我国的数码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毫无疑问.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这种全球性的变革无疑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而近年兴起的数码艺术专业的教育模式更是如此。一、数码艺术(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决定了政府在政策上对数码艺术(媒体)教育的支持中国的数码产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虽然比国外晚了至少10年,但其发展势头强劲。在未来几年内多媒体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2003年全国动漫产业的总收益已超过电影业: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47亿元.比2003年增长47.9%:网络游戏玩家有2000万之众.对通信业务收入和对lT产业的直接贡献分别为1507亿元和63.7亿元;网络游戏和CG人才培养已经被纳入国家计划,被上海市紧缺人才办公室列入紧缺人才项目。2005年,北京多媒体行业协会在取得中国政府最高层领导和国际产业领袖认可的情况下,汇集上百位国内外专家、企业精英的思想,在遍及全国的几千家会员企业和近万名个人会员的支持下.利用已经建成的顺畅的政府渠道和国际平台,在《多媒体及数字娱乐产业年鉴2006(中国)》中.首次正式向全世界提出中国多媒体产业应有的概念和范畴。数字艺术人才已被纳入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应对市场需求.也纷纷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在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新增专业中,新增专业在某些专业领域呈高度集中状,比如网络工程专业因相关人才需求较大而得以建立.艺术类专业,如动画、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也非常的热火。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数码艺术(媒体)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学校均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国内名牌大学对此专业的热情使得数码艺术教育产业竞争更加的激烈。而且这些国内顶级大学的风向标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二、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对数码艺术(数码媒体)的多元化定义的利与弊一个新兴的专业其产生后必然会与产生它的社会产生磨合,相互慢慢的适应才能达到最终的和谐。在这种过程中对同一个专业产生不同的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数码艺术在中国出现以来,很多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此专业或与此相关的专业,但是其名称有所差别.定义也有所不同。一时间,在中国数码艺术(数码媒体)教育及其产业的发展似乎一下子就进入了战国时代.繁荣与发展伴随着矛盾与冲突。各大高校中数码艺术(数码媒体)在其专业名称上就有着很多的差别。很多的人就将数码艺术称为视觉艺术、媒体艺术或者新艺术。在高等教育中.对一个专业的命名常常会影响这个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如,对该专业的招生、学生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国内外此专业的发展来看.它的一般定义是这样的:现代数码多媒体(艺术)技术指的是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它可以把外部的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方式输出,以得到丰富的107————108动态表现。数码多媒体(艺术)技术有两个显著特点:(一)综合性,它是计算机、声像、通信技术的综合体:(二)人机交互性(Interactive),它使人对媒体有更大、更自由的选择和更多角度的观察点。在学科的设置上各个高校都有所差别。有些学校其数码艺术系中只包括游戏、动画、WEB设计这样与电子技术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而有些学校还包括了像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影像表演等这样的与电子技术部分结合的专业。这种现象是由各个院校在师资力量、专业理解、教学水平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这应该是一种十分合理的现象,有利于数码艺术(媒体)教育业的成长。综合起来看,不管什么专业.要想使相关的教育产业健康发展,我们的教育产业的决策者就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且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才能真正的做强做大。三、由各个院校的实力所决定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是数码艺术(媒体)教育的核心问题数码艺术(媒体)教育所涉学科的文理交叉复合性是传统艺术教育中所未有的,是对目前教育条块分割状态的一种打破和弥合,同时也是对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考验。就目前此学科的发展状况看.师资力量是核心问题,设备配置为必要条件。在设备配置方面.由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设备的投入往往决定了所搭建专业平台的优劣,它是吸引师资人才的有力保证。高校的专业教学与科研设备本应是一流的。北京的艺术院校投入最高.南京尚美亦是,广州中山大学也毫不示弱。不过由于各院校体制上的因素、观念认识上的差异以及资金的来源不同,投入不同.这种差异性导致办学最终效果的差异。就师资而言,现在大部分院校的做法是以观念新、转型快、调整到位的主导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在原专业基础上进行新专业的相关构架和实训室的建立。女I:IJL电、北广、中美的数码媒体专业均是在原电影、电视、摄影专业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但这些院校总体上仍呈现专业教师极缺的普遍现象。本科才兴办.硕士生招收的也极少.这成为新学科迅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外聘专家和部分本科毕业生相结合的解决办法依然显得捉襟见肘,治标不治本。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忽视了传统教育模式对新学科所造成的严重阻碍。与国外相比我们自己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在加拿大,数码多媒体方面人才辈出.这归功于它一流的教育体系。加拿大工作人口的知识程度冠于全球,在七大工业国中,加拿大就读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最高.其计算机的知识水平也最高。加拿大的教育机构不只提供动画、游戏设计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创新课程.也为加拿大的多媒体工业提供最先进的研究与教育设施.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国内院校借鉴的。四、高等院校以及社会上的数码艺术(媒体)培训认证体系急需完备数码艺术(数码媒体)的广泛应用.图形图像技术应用领域的巨大市场空间,行业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应该怎样培养、学员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明显直白的“定量”标准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数码艺术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完备.是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社会上各种认证证书一大堆.可真正要派上用处的时候却又没有一张具有足够的权威性。“我们要招一个图形设计的人才.无法从他的各种毕业证书或培训证书中获得足够的信息来了解他的真正实力。于是只能让他实际上机操作一下,这无形中增加了招聘的难度,而且短期内仍无法获悉、把握他的工作能力。”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语气中透着无奈。证书制度的不完善势必造成社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混乱。企业招聘更是不得不在黑暗中前行,恶性循环便形成了。于是社会各界大声疾呼数码艺术培训认证体系制度的建立.呼吁权威证书的诞生。也有几个相关的版本抛出.却都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不如我们参考一下国外的成熟经验,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德国在数码文化产业最初兴起的时候,就及时建立起了由政府专职部门认定的CG检定制度和资格认证。由著名大学的权威教授制订相关的教材及认证制度。谚国的数码艺术教程设置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偏重软、硬件应用.理科则偏重软、硬件开发。各科又分为四个等级.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考试要求及就业指导。相关的考试每年举行两次,文、理科时间错开.使有志于全面发展的考生不会有时间上的困扰。可以说,该国数码艺术行业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凭借这套过硬的培训I认证制度及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教材,培养出了无数过硬的人才。五、应该从构建完善的高校教育模式方面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发展我们的数码艺术(媒体)产业及教育教育模式的改进势在必行。开放型实验室教学模式从理论上讲是可以被借鉴的。具体就是以学科建设和市场需求为主.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专业平台.并以实验室为其依托,充分发挥和利用设计方面的特长。专业技能课全部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所谓开放型实验室.即其本身并不限定为只供校内教学实践环节所用.而是依照专业课程的基本安排顺序.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承接外来项目,以课题研究或开发的形式与社会形成互动.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同时.这也能为人才的输送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数码设计强调的是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的高度结合,这也是社会对院校人才最实际的需求。艺术设计修养需要在校老师的积极引导.专业技能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磨练。值得注意的是本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惊人,学生的实践必须时刻保持与市场同步才不会被淘汰.这要求学生自身与社会随时互动.在现实风雨中磨练成长。因此,艺术设计指导与专业实践在时间上能否合理安排就成为最大问题。艺术设计指导。这部分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年,课程安排也集中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bjyddxxb.cn/qikandaodu/2020/1221/461.html
上一篇:道德传天下 真情暖人心——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
下一篇:医药 卫生